事業廢棄物處理/清運/回收,廢家電回收,廢電腦回收,五金廢料回收,廢棄物處理流程,廢電線回收,廢棄物處理許可證,廢電線電纜,廢電纜回收,電子廢料回收處理,甲級事業廢棄物清除處理機構

Loading...

  • ☆ ★~歡迎您到留言版給我們加油打氣~☆ ★
  • ☆ ★~歡迎光臨本站~☆ ★
首頁 » 電子報專區 » 第77期 【環保署預告修正「環境保護專責及技術人員訓練管理辦法」】

第77期 【環保署預告修正「環境保護專責及技術人員訓練管理辦法」】

電子報專區 - 2018/10/30

前言

“就算走錯了,你的人生也不會就此毀了,在每個關鍵點,學習做出當下可以有的最好選擇!”

本月想跟大家分享這幾句話,過去的就過去了,未來還沒發生,想要做的事,當下就安排時間去做吧!

 

enlightened小提醒 :要記得在每月5號之前申報完暫存,還有月底前要申報的產出喔!!


新聞快訊

環保署預告修正「環境保護專責及技術人員訓練管理辦法」

提供日期:2018.10.26

為因應107年8月1日修正公布之空氣污染防制法,增列健康風險評估專責人員等規定,並參考現行國內其他專業人員管理規範,針對環保專責及技術人員之在職訓練時數等作更明確規定,要求應有基本時數,期持續提升其專業,並與職場實際工作需求契合,協助事業做好污染防治(制)與管理工作,修正環境保護專責人員及技術人員訓練管理辦法部分條文,環保署歡迎各界提供意見。本修正草案,共計4條,修正條文如下:

  (一)修正本辦法之法源依據。(修正條文第一條)

  (二)修正本辦法之名詞定義。(修正條文第二條)

  (三)修正本辦法之甲級專責人員、專業技術人員證照訓練資格。(修正條文第三條)

  (四)修正本辦法之在職訓練規定。(修正條文第二十三條)

  (五)修正本辦法之廢止合格證書規定。(修正條文第二十六條)

有關本次預告相關資料請參閱環保署新聞專區下載附加檔案( https://enews.epa.gov.tw/enews/fact_index.asp ),或於預告日起3日後至行政院公報資訊網( 網址:https://gazette.nat.gov.tw/egFront/ )下載,歡迎各界提供意見或修正建議給環保署作為修法參考( Email: sjlu@epa.gov.tw )。

資料來源: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訓所


環保新聞

就快沒處去!事業廢棄物掩埋場即將飽和,你所不知道的環保危機真相

提供日期:2018.7.23

  台灣垃圾處理問題嚴重,甚至曾因地方政府代燒垃圾,引發軒然大波,然而這只是問題的冰山一角。在全台每年廢棄物中,家庭一般廢棄物僅佔總量 28%,其餘 72% 為事業廢棄物,根據工業局指出,國內事業廢棄物掩埋場嚴重不足,預計 2 年內將達到飽和。未來事業廢棄物該如何處理?最終又要落腳何處?環保團體、學者專家、企業和政府各有不同觀點與立場,也使得廢棄物處理成為棘手問題,也是台灣民眾不能漠視的急迫現況。

廢棄物掩埋是治理問題 應基於科學基礎進行良好溝通

  葉欣誠表示,所有廢棄物中垃圾佔 28%,焚燒後最終仍會留下至少十分之一重量的底渣;剩餘的 72% 就是事業廢棄物,縱然八成以上再利用,仍有相當大量需要空間掩埋。而根據環保署公布資訊,在二、三年之內,台灣事業廢棄物掩埋場空間就會用鑿,然而垃圾掩埋問題既不僅是工程與管理問題,當中有「人」的因素,因此是治理問題。

葉欣誠認為,要解決廢棄物處理問題,除了要有充分的對話機制,同時也須以科學為基礎(science-based),對於科學資料也需要正確解讀,不要讓議題過度政治。他直言,外在呈現的諸多訊息有可能是操作的結果,背後的真實議題或利益一般人不容易瞭解;溝通應該以議題為載體,有科學為基礎,並透過良好的溝通進而產生正向效應,才能夠解決環境問題。

轉念頭廢棄物成資源 換觀念從源頭開始減量

  張添晉則表示,歐盟到現在都無法對廢棄物下定義,只能進行說明跟分類,因為觀念一轉變,「waste(廢棄物)就可能變成 material(物質),再資源化就變成產品」,如果安定去化後的飛灰和底渣全部進行掩埋,剩餘掩埋場空間將很快消耗完,也因此政府公共工程委員會出面,將底渣循環利用在公共工程中。不過,他也強調,「但一定要有前處理,必需在安全的狀態。」

  張添晉也說,從環境工程經濟或循環經濟來看,是值得投入研究,過去製造是強調回收與再生利用,現在是強調「循環經濟的內圈」,從源頭進行減量,同時,如何透過環境教育過程,讓政府、人民、企業共同配合,企業在營利之餘能夠投入環境保護,成為綠色工廠。他認為,環境教育是解決認知跟對立最好的方式,如何溝通協調是最重要的工作。

  張菁鈺舉自身親身經歷表示,因為她住在台北市內湖區,原本東湖當時要興建內溝垃圾掩埋場,經過當地居民多年抗爭,以及台北市垃圾減量政策影響,最終並未興建而是繼續使用南港山豬窟掩埋場。不過,張菁鈺也因此對廢棄物的處理產生思考,她認為,民眾應該要有意識的減量購買,「不能想這個之後回收就好」,而因此肆無忌憚地購買。

 

資料來源:風傳媒

 


本月推薦好書《本月書目推薦人:萬順顧問開發有限公司業務部:羅雪方》


書    名:愛到極致是放手

作    者:張德芬

出 版 社:皇冠

出版日期:2017/08/28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  父母、孩子、情人、朋友……

所有的關係,都是你和自己的關係。

  最具影響力的身心靈作家張德芬解讀「親密關係」的智慧之書!

  親愛的,外面沒有別人,

  這個世界的人事物都是一面鏡子,

  映照著我們內心的世界。

  從小張德芬就是父母眼中的乖乖女,捨棄了最愛的文學,選擇符合他們期待的人生志向,一路從台大念到MBA。但是,儘管擁有一份光鮮亮麗的工作,她卻不快樂。四十歲以後,她走上心靈成長的道路,也重新梳理與父母和其他人的關係。

  當她帶著未被滿足的童年需求走進親密關係,從一次又一次的期待落空中才終於發現,讓自己受苦的不是所愛的人,而是那個以愛為名,想要控制、改變對方的念頭。因此她放下長年以來的受害者情結,成為自己的最佳伴侶。她也不再干涉孩子,而是用愛和支持陪伴他們成長。

《愛到極致是放手》便是張德芬以自己的人生體悟所寫就的親密關係藍圖,她要告訴我們,痛苦是生命的燃料,也是成長的養分。無論你多愛一個人,都無法支配他、占有他。允許所愛的人受苦,不再背負他們的喜怒哀樂,才是為自己的人生負責。而想要獲得真正的喜悅和自在,就必須培養和負面情緒相處的能力。當你看見憤怒背後內心的恐懼,承認自己不完美、做不到,做回最真實的自己,就能找到內在的力量和快樂。

---以上圖文轉載自博客來網路書店,感謝提供此資訊---

好文分享

別用孩子的二手貨

  一位退休媽媽告訴我最近換了電腦,她說:「這台電腦原是我兒子的,他剛買了新的,舊的給我用。」

我說:「別用孩子的二手貨!」

  一位退休爸爸讓我看他的數位相機,他說是兒子給孫子玩的,聽說他需要個數位相機就把這個給他。

我說:「別用孩子的二手貨!」

  我跟他們說,想要甚麼就買,認真工作幾十年,買些自己喜歡的東西別太節省,也可促進經濟。

  再說,無論從教育或財力的觀點,孩子用父母的「二手貨」才正確。

他們沒接受我的看法,然後百試不爽的為孩子辯解:我不需要太好的電腦,這相機很好,孩子很有心…。

我忍不住建議別用孩子二手貨的原因是:許多父母一生窮其力累積了些財富,仍保持節儉的習慣,卻給予子女太多,提供資金、買車、房子給成年子女,讓子女們過著比父母豐裕的生活,而自己仍過著刻苦的日子。希望這樣的父母思考一下,如此行為對下一代有何影響?也思考自己的餘年是否該過得好些?

  朋友的孩子剛上大學,期中考成績不佳,她跟孩子溝通,說了些勉勵的話後又說了一句:「孩子,成績不重要,快樂就好!」

  「孩子,快樂就好!」這句話不知何時起被灌輸進現代父母的腦中,也不斷的由名人口中聽到。

  書念不好無所謂、家事不做沒關係、隨意辭掉工作也無妨,孩子,快樂就好!

在正規教育的階段不努力學習,在成長階段不培養好的特質(如:守時、守信、禮貌、謙虛、勤勞、耐性、恆心、不貳過…。)讓孩子快樂就好,那往後的人生也能一直快樂嗎?

  這一代的父母經濟狀況較上一代改善甚多,不只不需孩子奉養,還有能力為孩子提供充分的資源,而最令人費解也令人難過是,不讓成年子女承擔責任。下一代在沒有經濟負擔,又無任何責任的情況下過著富裕、自在的生活,而父母則在退休後過著不輕鬆的日子!

  除此之外,富足的社會培養出許多「專家」,專家們說要傾聽孩子的聲音,要與孩子溝通,要把孩子當朋友。

  年輕人出了事,專家們不責備犯錯者,卻不吝探討父母與政府的責任,這樣的觀念與氛圍,自然培育出迥然不同的世代!

  耕耘帶來收穫,歲月帶來智慧,人生理應先苦後甘,快樂的年輕人與沉重的父母都不合邏輯。但抱怨「一代不如一代」猶如「種了芭蕉又怨芭蕉」,下一代的行為不都是這一代培育出來的嗎? 

文章出處:網路轉載


中小企業網路大學校-課程分享《本月心得撰寫人:萬順顧問開發有限公司業務部傅薇庭》

 

【邏輯思考的力量】

課程大綱:工作邏輯的問題、常犯的邏輯錯誤、邏輯思考效益

心得:看完之後更覺得每個人有時候在溝通事情之前,都應該先有想法及思考,一些邏輯的問題先思考後再進行討論會對於結果更有幫助。

資料來源:中小企業網路大學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