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☆ ★~歡迎您到留言版給我們加油打氣~☆ ★
- ☆ ★~歡迎光臨本站~☆ ★
第109期 【全球電子垃圾堆 比萬里長城還要重 專家呼籲妥善回收3C產品】
前言
親愛的朋友,年底將至,這個月很忙碌吧!
每天都在廣播聽到的話,分享給大家:快樂不是擁有得多,而是計較得少!
小提醒 :要記得在每月5號之前申報完暫存,還有月底前要申報的產出喔!!
新聞快訊
全球電子垃圾堆 比萬里長城還要重 專家呼籲妥善回收3C產品
提供日期2021.10.20
10月14日是國際電子廢棄物日,專家呼籲家庭、企業和政府讓更多報廢或未使用的電子設備進入維修或回收設施,以回收貴重金屬、減少開採新資源的需求。 今年的電子電機廢棄物(waste electronic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, WEEE)堆積如山,預計總重量約為5740萬噸,比地球上最重的建築物——中國萬里長城的重量還重。 隱藏的寶山 聯合國訓練研究所(United Nations Institute for Training and Research, UNITAR)永續循環專案(SCYCLE)主任兼辦公室主任奎爾(Ruediger Kuehr)表示,電子電機零件是一種「城市礦山」,有巨大的價值。 SCYCLE執行和分享全面性、實用性的研究,幫助社會減少生產、使用和處置電子電機廢棄物而造成的環境破壞。 「1噸廢棄手機所含的黃金,比1噸金礦石還多。」奎爾博士斷言。「舉例來說,100萬支手機中含有24公斤的黃金、1.6萬公斤銅、350公斤銀和14公斤鈀,這些資源可以回收並回到生產週期中。如果不回收,就需要不斷開採新料,進而危害環境。」 聯合國大學SCYCLE專案高級官員巴爾德(Kees Baldé)說:「與開採原始金屬相比,從廢棄物中回收黃金和其他材料,可以節省大量二氧化碳排放。」他認為,2019年保守估計燒掉或倒掉價值570億美元的可回收材料,這價值超過許多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。 根據WEEE論壇,成功提高回收率需要每個人的參與,包括消費者。「問題意識是人們對電子垃圾採取行動的主要動力之一。」負責國際電子垃圾日的WEEE論壇成員查理塔諾維奇(Magdalena Charytanowicz) 說。 「因此在10月14日,我們希望藉由鼓勵電子垃圾收集、學校講座和社交媒體宣傳等活動,盡可能觸及全球公民、喚起意識,並呼籲妥善處理報廢電子產品。」 「消費者願意做正確的事情,但需要充分了解情況,他們應享有更便利的基礎設施,讓正確處理電子垃圾成為社會規範。」 舉辦國際電子垃圾日的WEEE論壇總幹事萊羅伊(Pascal Leroy)說:「許多因素影響著電子電機業資源的效能和循環,但有一點特別重要:只要市民不回收、出售或捐贈用過的、損壞的產品,我們就需要繼續開採新材料,繼續對環境造成巨大破壞。」 總部位於布魯塞爾的WEEE論壇是全世界類似組織中最大、具有相當影響力的非營利性國際協會,代表全球45個生產者責任組織。它的目標是整合收集、物流、去污染、加工、準備再利用和報告電子廢棄物的技術、業務和營運方面的知識,將擴大生產者責任原則,轉變為有效的電子廢棄物管理政策方法。 2020年,WEEE論壇成員組織報告有280萬噸電子廢棄物經收集和適當去污染和回收,這是個繁重的工作,但只處理了一小部分的電子電機廢棄物。 電子廢棄物山逐年成長 去年的全球電子廢棄物監測報告稱,2019年產生5360萬噸電子電機廢棄物,自2014年以來,五年內成長了21%。專家警告,今年全球產生的電子電機廢棄物量將達到近6000萬噸。 (詳全文…) |
環保新聞
關於事業產生之員工生活垃圾相關清理及申報規定 106年1月18日修正公布廢棄物清理法第2條,事業員工生活產生之廢棄物屬一般廢棄物,其清理及申報原則依一般廢棄物法規定辦理;相關細節可參考本署106年6月2日函附件之「事業員工生活產生之廢棄物之清理相關規定說明」(如附件1),另就網路申報及廢棄物清理計畫書部分,可參考本署107年2月23日環署廢字第1070015212號函及107年4月18日環署廢字第1070029703號函辦理(附件2及3)。
附件一:106年6月2日環署廢字第1060040650號函 |
環保小知識
電子廢棄物回收再利用 巧手變身創意機器人 |
|
好文分享
團隊,就是讓個人可以輪流軟弱 這一年,考驗不斷。上半年,我忙著做事;下半年,則忙著理人。 疫情一爆發,我快速推出4個專案,從新產品、新服務、到新行銷,短線穩業績,長線則為組織再進化鋪底。雖然辛苦,我卻感謝這個契機讓商周與同仁們快速升級;即便疫情再爆,我們都有自信可以走得更穩,更能以新技術乘勢崛起。 然而下半年,主管群開始有人生病,這是我始料未及。一開始,局面是慌亂的;受衝擊的不僅是工作調度,更是心理上的來不及準備。 有那麼一段時間,我自責,怪自己不該貪心;在疫情重擊下,還一邊開車、一邊大動作的換輪胎,讓大家承受過大壓力。然而,轉頭看到許多同仁與客戶,我知道自己沒有自怨自艾的權利。我轉了念,決定提早展開中生代接班的工程。 在同業中,商周是很早接棒傳承的;創辦人金惟純不到60歲就交棒,我38歲接總編輯,48歲接任執行長。但對中階主管,我們卻一直有著過度的擔心,讓他們獨當一面的速度不如前人。
這次的始料未及,是上帝化了妝的祝福。 我與資深主管群下了強烈的決心,必須讓中階主管提前上場投球;再怎麼苦,我們都要咬牙把中生代拉拔起來,這是我們的責任。
「老的做新事業、小的做舊事業,」我們學習台達電的轉型。我除了本來就帶領的新專案以外,也直接進入個別部門,從週報、例會的互動中,識人、帶人,給主管差異化的教練。 這兩個月來,相關業務都在軌道上,縱有進步空間,但瑕不掩瑜。我看到的是,組織的制度與系統發揮作用,而中生代的潛力與意願也超乎預期,過去,是我小看他們了!
團隊不在人多,而在心齊。回看這兩年,我感謝大家同心的願意;當變動無預期的出現,夥伴們都能站上組織高度來俯視全局,以一己之長來補組織之短。 這是一群有情有義的人,一起在追求、實踐有意義的夢想。情,來自彼此的信任;義,來自共同的信念;兩者交織成團隊的支撐,這是真正的團隊。 我告訴同仁,團隊的價值就是,每個人可以輪流軟弱,因為你不是一個人單打獨鬥。當有人軟弱的時候,其他人就是掩護,你可以暫時後退,休養生息後再返隊上陣。 一個人前進,是單槍匹馬,眾人前進,才能移山填海;一滴水很快就揮發,但匯入大海就成波濤澎湃;一個人會軟弱,團隊卻因彼此的連結而強韌。
「沒有完美的個人,卻有完美的團隊,」這是今年我的深深體悟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