事業廢棄物處理/清運/回收,廢家電回收,廢電腦回收,五金廢料回收,廢棄物處理流程,廢電線回收,廢棄物處理許可證,廢電線電纜,廢電纜回收,電子廢料回收處理,甲級事業廢棄物清除處理機構

Loading...

  • ☆ ★~歡迎您到留言版給我們加油打氣~☆ ★
  • ☆ ★~歡迎光臨本站~☆ ★
首頁 » 電子報專區 » 第98期 【舊手機10月回收抽新機】

第98期 【舊手機10月回收抽新機】

電子報專區 - 2021/3/7

前言

 

中秋節快要到了,各位朋友心情準備好了嗎? 不免俗來說些祝福話:中秋送你一堆“秋”,開心快樂樂悠悠,永遠沒有多事之“秋”。

祝福 中秋快樂!

 小提醒 親愛的朋友們您好:要記得在每月5號之前申報完暫存

 

還有月底前要申報的產出喔!!

 

新聞快訊

舊手機10月回收抽新機

提供日期:2020.9.23

響應環保抽新手機的機會又來囉!環保署為促進資源循環,鼓勵民眾回收舊手機,訂定每年10月為手機回收月,去(108)年首次舉辦《首部曲-收好抽滿》活動,民眾反映熱烈,回收2萬3,241支手機,約可得到1公斤黃金及6公斤銀,回收的稀有金屬價格約達新臺幣190萬元。今年將延續舉辦回收抽新機活動,這次回收舊手機將有機會獲得iPhone、Samsung Galaxy、ASUS ZenFone等新型手機。

環保署提醒民眾回收手機時,透過三步驟「檢」、「刪」、「排」讓您安心,第一步「檢」,定期檢視家中壞掉或不再使用的手機;第二步「刪」,回收手機前自行先刪除個資,避免個資外洩;將手機設回原廠設定,或至各品牌手機官網或門市查詢刪除個資的方式;第三步「排」,將廢手機交付清潔隊、通路賣場、電信業及手機品牌門市等回收管道。

今年10月手機回收月活動即將展開,快檢視抽屜裡是否還放著用不到的舊手機,在10月的活動期間於各縣市環保局指定的回收點(如附件)回收,就可兌換摸彩券,上網登錄後,環保署將於11月中旬抽出9名幸運得主,每人限一次抽獎機會,活動詳情請至本署生活廢棄物質管理資訊系統(https://hwms.epa.gov.tw/)查詢。

環保署今年也邀請蘋果、三星及華碩等業者提供優惠活動響應10月手機回收月,業者將提供舊機折抵換新機、回收手機換贈禮品或禮金卡等優惠。民眾可至蘋果、三星及華碩的品牌據點,詳細優惠活動辦法請至各品牌官網查詢(如附件)。貼心小提醒,環保單位的抽獎活動和業者的優惠活動只能二擇一喔!

 

附加檔案:

1090923新聞附件_手機業者優惠活動摘要與據點.docx

1090923新聞附件_各縣市手機回收活動統整表.docx

資料來源: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廢管處


 


 


 


 


環保新聞

環檢警合作鐵腕執法 破獲龜山文桃路非法棄置

提供日期:2020.9.23

  龜山區文桃路位於桃園市新北市交界處,因交通便利且地處偏僻,遭不肖人士棄置廢棄物,環保局及警察局龜山分局透過檢警環結盟機制積極合作偵辦,經稽查與埋伏,於9月22日人贓俱獲並將行為人移送法辦,依廢棄物清理法第46條規定,最重可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,得併科新臺幣1,500萬元以下罰金,並處以停業處分。

  環保局於9月初接獲民眾陳情,在龜山區文桃路一帶有廢棄物棄置情形,環保局獲報後前往現場採證,並通知當地龜山分局進行合作,不分日夜加強稽查並監控現場,經現場微物蒐證,並交叉比對鄰近天羅地網監視器畫面,分析可疑人車及行經路線,掌握可疑車輛循線追查並於9月22日由龜山分局發現受掌握之可疑車輛再次行駛至現場,環保局及龜山分局立即出動,現場查獲莊姓及簡姓2名行為人駕駛車輛正在棄置廢棄物,當場人贓俱獲,2名行為人坦承於平鎮區承包拆除工程,因熟悉龜山區地緣,未取得主管機關核可之廢棄物清除、處理許可文件,卻為牟取不法利益遂將工程拆除廢料自行運至龜山區文桃路棄置,因涉及廢棄物清理法第46條行政刑罰之規定,當天火速由龜山分局將行為人移送桃園地檢署偵辦,最重可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,得併科新臺幣1,500萬元以下罰金,並處以停業處分。

環保局對於民眾陳情案件向來十分重視,污染稽查無假期,環保報案中心24小時值勤,只要接獲案件即刻派員前往稽查,檢警環合作平台即時出動,鐵腕執法,呼籲業者切勿心存僥倖,以身試法,以免傷了荷包又損及商譽。呼籲民眾若有發現污染情事,請立即撥市府1999專線或0800-066666通報,市府環保局第一時間處理,立即派員前往稽查,有效掌握違法跡證,減緩及避免污染情形再度擴大,並揪出禍首祭以重罰。

 

資料來源:桃園市政府環境保護局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 


本月推薦好書  《本月書目推薦人:萬順顧問開發有限公司業務部:敖興邦 

書名: 在家工作:從職場裡自由,在生活中冒險的個人實踐

作者:  徐豫(Anita御姊愛)

出版社: 寫樂文化

出版日期: 2020/8/4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 
   

本書特色

受夠了「不只會做事,還要會做人」的辦公室老人文化嗎?

讓專業能力說話,不再為人際關係屈膝

全球職場掀起「在家遠端工作」數位轉型浪潮

將是讓你從職場裡自由,在生活中冒險的唯一解方。

  「這樣做更好。在家工作這件事,二十多年來,我從沒懷疑過……」作家 侯文詠 推薦

 

  「在家工作」的職場型態,以往只侷限在少數科技業職缺、自由接案者或新創一人公司,當疫情開始之後,全球企業不得不採行新的遠端管理與工作模式,不過,習慣以辦公室作為工作重心的上班族與管理層們,該如何重新建立起規律且有效率、並兼顧工作與生活的新模式?

   不必再花大量時間通勤,可擁有更彈性的個人時間,「在家工作」的型態看似美好,但其實處處存在著讓生活越過越累的地雷:

   *沒有打卡上下班=隨時都在工作?如何區分工作與私人時間?

  *世界上最近的距離,是從你的床到辦公桌!如何維持工作的規律與紀律?

  *「反正你在家就多幫忙」超爆氣!如何不陷入在家工作的主婦/夫困境?

  *不出門不打扮開視訊會議變大叔大嬸!如何在鏡頭前展現專業感?

   曾經在百大企業、外商公司任職多年的徐豫,6年前因創立個人品牌「御姊愛」離開大企業,開始在家工作,從月收入不到5萬元的文字工作者,成長到月收入破百萬的創業者,不變的是她堅持「在家遠端工作」的模式,即便6年內30多趟旅行、目前定居美國加州,都無礙於她的事業成長。

   徐豫從自身的經驗體認到,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在辦公室工作,尤其是對於權力慾望低、只喜歡安靜做事,既不喜歡管人也不想被人管的「內向型人格工作者」,在家工作是兼顧事業與生活的解方,只要善用科技工具、聚焦個人品牌,就能享受一人公司帶來的自由,不再需要為了辦公室文化而犧牲對生活的追求。

   《在家工作》一書除介紹目前全球企業推行在家工作的現況與趨勢外,作者並以個人多年來在家工作的心得,整理成12個在家遠端工作術,並分享一路以來經營個人品牌、一人公司的心法,提供靈感與循序漸進的行動指南,幫助你改變一成不變的職涯與生涯。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【讀後心得專欄】《本月心得撰寫人:萬順顧問開發有限公司業務部敖興邦

 

本書出版的即時,反應全世界面臨疫情在家工作時企業及員工應該具備何種工具、能力、應該有的態度、家人的分界、企業成本,藉由本書分享給現在這時代的人們。

  如同本書倒數第二頁所說,作者無法像人力資源網站告訴你哪裡有適合的在家工作職位,呼喊你趕快來應徵。因為如果在讀完本書之後,已經做好在家工作的心理準備,我相信勇敢突破現狀的你,必然擁有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。


好文分享

 

關係沒有那麼脆弱!你可以「背叛」父母,活出自己的幸福

編按:

我們大多數人在童年時期,都沒有體驗過關係的柔韌性,而是體驗了太多「無限上綱」、「小事化大」。父母像是易燃、易爆品,特別脆弱,孩子但凡有點小事不如父母所願,他們就會立刻被「點著」。(本文摘自《創傷發生得太早》一書,以下為摘文。)

比如孩子考試沒考好,爸爸就會大發雷霆,媽媽就會哀聲痛哭:「這個家沒希望了,日子過不下去了。」有的孩子已經長大,已經工作成家,父母依然會上演「你不如我所願,我就悲慘可憐給你看」的戲碼。因此也有不少人說:「我想做自己,想捍衛自己的邊界,想和父母分開住,可是他們確實很可憐,老了無依無靠,身體也不好,我怎麼說得出口?」

我身邊就有這麼一個好朋友,他媽媽總要跟他一起住,每次他提出請媽媽回老家跟爸爸住,媽媽就會出狀況:生病,甚至把自己摔骨折,給兒子帶來很大的愧疚感。

 

這樣的父母實在是太脆弱了,脆弱到孩子只能按照父母的意願去生活。他們沒有完整的自我,需要寄生在孩子身上,把孩子當作自己的一部分來使用,榨取孩子的能量。一旦孩子想要跟父母劃清界限,拒絕被控制,父母就會枯萎。如果孩子聽父母的話,乖乖地跟父母住在一起,父母就會變得很有精氣神,但孩子會愈來愈抑鬱無力。

結實的父母

那麼,結實的父母是什麼樣子呢?

  結實的父母,在孩子小的時候,無論孩子呈現出什麼狀態、行為,都不會感覺被傷害。父母或許會被孩子惹惱,產生不良情緒,但這種情緒只是當下的一個反應而已,並不會破壞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關係實質,父母也不會因此陷入情緒裡,不可自拔。

  結實的父母,在孩子長大離家之後,不會因此而失去生活的重心,依然有自己的人生。跟孩子相聚固然開心,但不是除此之外,就沒有別的快樂可言。

  結實的父母,是對孩子生命力最好的祝福。孩子會發現,「我充滿活力地生長、做自己,是不會傷到別人的,我的生命力被這個世界歡迎,我可以全然去創造自己想要的生命體驗,不用背著父母前行,不用對父母心懷愧疚」。

 

脆弱的父母

還有一種脆弱的父母,看上去並沒有強勢控制,但是他們自身能量特別低,每天勉強維持一日三餐,上完班,做完最基本的家務,就已經很不容易了,幾乎沒有什麼能量和熱情去回應孩子。

  久而久之,孩子的需求得不到回應,他就會慢慢覺得,「我想跟父母玩耍,哭鬧著尋求父母關注,這些需求太可恥了。父母已經很不容易了,為了保證我的衣食住行,他們幾乎耗盡了所有力氣。我要是還不滿足,提出各種要求,那就是沒良心了」。

 

繼續閱讀…

資料來源:遠見